党群工作

共青团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群工作 -> 共青团工作 -> 正文

外院汉教系举行疫情期间课程思政系列讲座(二)

作者:撰稿/汉教系 发布日期:2020-04-16

为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提升学生对中国国情、中华文化和中国语言的了解,suncitygroup太阳官方网站汉语国际教育系围绕此次国家抗疫中的各种事件,以“武汉解封”为标志,于2020年4月8日--9日通过ZOOM平台连续举行了五场专业讲座,每场讲座30-45分钟:

第三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从抗疫看居安思危的民族精神”

郑云心老师于4月9日晚20:00举行了第三场讲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从抗疫看居安思危的民族精神”,汉教专业四个年级共计150多名学生聆听了本次讲座。

1_副本.png

郑老师以原始人遇到猛兽该如何应对的小故事开场,引出“忧患意识”这一话题。带领学生重温了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引导同学们理解这篇文章的深刻道理——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如果贪图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

随后,郑老师以“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名句为例,说明无论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还是秦汉唐宋以来的典籍文献,忧患意识已经深深的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基因,忧患意识让华夏文明历经风雨,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2_副本.png

其次,郑老师结合新冠肺炎疫情,提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疫情工作部署会议上的发言“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郑老师还列举了抗疫期间医护工作者们奋不顾身的感人事例和语录,让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到中国人的大局观和牺牲精神。面对祸患,谁都知道危险,但依然有大量的医护人员、公安干警、社区工作者毫不畏惧地顶上去。

3_副本.png

4_副本.png

最后,郑老师认为“忧患而有所思,青年当有所为”,当代青年们承担着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只有怀揣着强烈的忧患意识,摒弃浮躁的态度,才能脚踏实地,奋勇前进。

第四场:“患难见真情——艰难与共的‘诗’情‘话’疫”

孙燕琳老师于4月8日晚20:40举行了第四场讲座——“患难见真情——艰难与共的‘诗’情‘话’疫”,汉教专业四个年级共计约150名学生聆听了本次讲座。

5_副本.png

讲座伊始,孙老师指出中国人以强大的忍耐力、自律心,全民族团结一心、英勇抗击疫情,在这次“人民战争”乃至如今全球抗疫的战争中,涌现出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话”和“诗”,传递着“大爱”下艰难与共的人情、真情。

在中国,许许多多“大爱无疆、最美逆行”的人物事迹为病人所铭记,为人民所传唱,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背后,是成千上万个家庭的鼎力支持,是爱人、亲人的真情守护。孙老师用一系列“抗疫”背后的故事及其他们亲人爱人病人朴实无华的“最美话语”来诠释患难真情的伟大与高尚。这里有“伉俪齐心共赴国难,各司其职同担使命”,这里有“巾帼驰战疆场,好男儿护守后方”,还有“病退撰诗赠医者,感恩生死医患情”。

6_副本.png

7_副本.png

病毒没有国界,抗疫不分你我。讲座中,孙老师带领同学们放眼世界,看来自世界真诚的祈愿和祝福,在“一带一路”和汉语国际推广的大背景下,在这诸多祈福中时常出现外国友人用汉字书写、用汉语表达的情谊。

再看往来于抗疫物资上的“诗情话意”,一句“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寄托了祖国“大家长”对海外游子这些前期驰援疫情的“贴心小棉袄”们的脉脉温情,而“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和“青山一道,同担风雨”的此唱彼和更让人在大疫中感怀国家间“投桃报李”的美好和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决心,在“道不远人,人无异国”、“千里同好,坚于金石”等寄语中展现了中国愿与世界各国携手并肩,书写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疫"篇章。

8_副本.png

9_副本.png

10_副本.png

最后,孙老师对所有汉教学生提出倡议,认为作为汉语国际推广的主力军,汉教专业学生应更热心投身于汉语汉文化的传播,搭建中国与他国友谊的桥梁,为构建“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第五场:“中国语言魅力——疫情用语中的修辞”

周新新老师立足于专业研究和语言本身,于4月9日晚21:15举行了最后一场讲座——“中国语言魅力——疫情用语中的修辞”,汉教专业四个年级共计150多名学生聆听了本次讲座。

11_副本.png

12_副本.png

讲座伊始,周老师引导学生思考最近网上的一篇文章——《为什么别人会写“风月同天”,而你只会说“武汉加油”?》中谈及的语言现象,然后带领学生从当下的抗疫用语中了解什么是修辞以及什么是好的修辞。中华民族的语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在语言的运用上是不缺好的修辞的。

13_副本.jpg

14_副本.jpg

随后,周老师从有关疫情报道的标题讲起,分析了多家知名媒体在标题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然后通过分享各地疫情防控宣传用语以及医生父母与孩子的对话,带领学生一起感受修辞运用的妙处。

最后,周老师对语言中修辞的运用做了总结——“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希望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用好修辞,根据语境以及说话对象的不同选用恰当的语句,从而达到最好的语言效果。(编辑/王耀宗 审核/罗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