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和知识、培养年轻一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在suncitygroup太阳官方网站教育教学工作一线,就有这样一位教师,既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更是青年教师的学术导师,她就是蒋学清教授,用工匠精神谱写教育梦想的表率和楷模。

蒋学清,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大学英语部教授,硕士生导师;2018年入职我们,现任suncitygroup太阳官方网站督导委员会主任、大学外语部责任教授、大学外语部教研和学术团队带头人。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大学英语教学。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次(2005年第二完成人,2009年第一完成人),北京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次、二等奖4次,获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2008)、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2005)、北京市教学名师称号(2008)、和北京市优秀教师(2017)等荣誉。社会学术职务: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18-2022);全国高校网络教育考试委员会“大学英语”课程专家组专家(2004-2022);广东省本科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19-2023);中国英汉比较研究会语言智能教学专业委员会(China CALL)委员(2019-2023)。
入职我们以来,她在教育教学中严谨敬业,一丝不苟;在指导青年教师和引领团队方面,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每个环节都是凝神聚力,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带领我们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新的突破。
一、改革序章:2018-2019学年《应用型大学英语》慕课建设
2018年2月,开学前suncitygroup太阳官方网站全体教师会议上,吴树敬院长隆重介绍了这位从北京交通大学退休的业界知名教授,而且她也是在任的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随着她的加盟,我们成为民办高校唯一拥有教育部大学外语教指委委员的单位!当时,大家看着这位温和有礼,毫无架子的教授,绝不会想到未来几年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由于她的到来而焕然一新!
三个月后,蒋学清教授就带领团队成功申报校级课题:《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MOOC课程建设》,打响我们大学英语智慧教学改革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第一枪,紧接着又成功申请广东省“十三五”规划哲学社会科学项目外语专项重点课题。对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逆向设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和培养目标,以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的英语实际水平和发展特点为研究起点,以《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为指导,以《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标准,同时借鉴吸收美国 21 世纪外语学习“5C”标准,根据 BOPPPS 有效教学设计模型,引领团队20余人在不到一年时间就建成了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英语慕课,拍摄微技能视频120个,内容覆盖读、写、听、说、词汇、跨文化交际六个方面,规模大,知识体系全,拍摄任务艰巨。
蒋学清教授作为总设计师严格把关,从教师培训,PPT模板制作,到知识点选取,脚本审定,小到符号和格式,大到教学设计与思路,进行全方位指导。慕课拍摄对于绝大部分教师都是初体验,为此蒋学清教授组织团队教师开展了近60次项目培训、学习与研讨,大家从最开始不知所措与忐忑不安到后来不断打磨,反复修改教学设计、撰写脚本,拍摄视频,身心得到极大磨炼,自信心得到极大提升。蒋老师治学严谨的作风深刻地影响着周围的每一位同事。有老师说:“尽管很多时候想要放弃,但一想到有蒋老师这么优秀的引领者带队、指导与鞭策,就觉得不能辜负她的期望。”
在她的高标准严要求下,团队成员刻苦学习,边学边做,最终功夫不负苦心人,《应用型大学英语》慕课2019年7月在“学银在线”平台正式上线。2019年12月,《应用大学英语》慕课成功获批广东省教育厅在线开放类课程。同年,凭借BOPPPS教学设计,团队成员黎宇珍老师在蒋教授的指导下荣获校级教学设计大赛一等奖,李琦、张瑜娜老师获得二等奖,团队共公开发表相关论文8篇,集编“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由此步入了快速发展之路。《应用型大学英语》慕课上线3年以来,累计开课7期,共有来自省内外100余所高校学生15724人次修读或者学习该课程,师生、生生互动次数5.6万次。




二、改革第二奏鸣曲:2019-2020学年 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
随着慕课建设工作圆满完成,第二阶段目标被提上日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构建,包括线下课程单元教学设计与线上课程衔接、课程评估方式、课后实践拓展活动等。蒋学清教授带领团队人员攻坚克难,成立单元教学设计小组,从“立德树人、素质培养、能力提升、知识建构”四个维度培养应用型英语人才,贯彻成果导向(OBE)的教育理念,按照 Bloom’s Taxonomy(教育目标分类法)细分学习任务的难易梯度,实施“I-CARE” 五型任务教学,尤其注重高阶学习任务的设置和高阶能力培养,确保各项线上线下教学活动有目的、有效率、有效益、有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实施立体化、动态全息的“思政考察、学业测评、水平测试、实战能力评价”,把学习和育人评价融入立德树人的全过程,研发线上线下学习活动评价量规,采用思想—结构—准确—创新“四维法”和自评—互评—展评—师评“四评法”,建立学习电子档案袋,动态评价课程语言目标和思政目标的达成度;围绕课堂教学目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及学科竞赛,以赛代练,以赛促学。
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方法,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打造翻转课堂。为此,蒋老师带领团队骨干对混合式教学方式、方法进行了重构。课前,根据教学目标和单元主题,细分梯级学习任务,并将部分学习任务前置到课前,通过“MOOC+课上习题”、“MOOC+技能实操”、“MOOC+小组任务”等方式巩固线上学习效果;课中,注重在 MOOC 基础上进行主题拓展,聚焦中、高阶学习任务,师生协作解决实际问题;课后,引导学生及时做好学习反思,巩固学习效果。教师需要因地制宜采用情境教学法、样/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合作学习教学法,把网络自学与课堂面授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独立学习与小组协作相结合,主题讨论与技能培养相结合,情景教学与任务型教学相结合,课堂讲授与反馈互动相结合,翻转课堂、微课、慕课与传统课堂相结合。
许多教师刚开始都难以适应这种教学方法,仍然习惯于上课逐词逐句的解释,蒋老师为此召开多次教学研讨会,在一次次的讨论中逐步统一教学思想,并深入课堂听课评课,给教师及时点评指导。蒋教授认为,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发展的最佳路径是进行文献阅读,参加课程建设、教学研究、教学比赛、教学培训和项目实践,她总是热情鼓励和热心指导教师申报项目,参加教师培训和教学比赛,大力构建应用型大学英语教师教学研究共同体。
辛苦付出终有回报。在蒋教授的辛勤耕耘下,团队通过努力结出了累累硕果。2020年5月,团队课程荣获广东省本科高校在线教学优秀案例一等奖;6月,带领黎宇珍、赵丹晶、闫宏兹、刘婷荣获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全国复赛一等奖;9月,黎宇珍、赵丹晶荣获第六届中国外语微课大赛全国复赛二等奖;11月,凭借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的成果,团队申报成功广东省《应用型大学英语》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12月,指导黎宇珍、闫宏兹、赵丹晶荣获了校级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并于次年4月参加省赛荣获二等奖。团队教师纷纷感叹:“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成绩,蒋老师要是能早点来到我们学校就好了!”


三、改革第三奏鸣曲:2020-2021学年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体系建设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吴岩司长指出,教书、育人是一体的,育人、育才是一事的,要做好课程思政这件大事、天大的事、伟大的事!如何在大学英语课程中挖掘出课程思政元素并体系化,是第三阶段改革重心。为此,蒋学清教授组织团队骨干教师,学习教育部各类课程思政的文件和参加相关讲座,以《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指导,对标《纲要》开发了《应用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并根据配套教材话题挖掘思政主题,收集名人名言、英文歌曲、英文诗作、英文电影、经典名著等教材思政教学资源库,选评课程思政优秀作品集中在学习通课程平台展出。
为进一步完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模式,蒋教授进一步组织团队,通过学习和反复调研,构建了大学课程思政体系,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制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国传统文化等纳入体系,确定了48个课程思政元素,并建立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拓展富媒体资源库,举团队之力收集相关名人名言、文学作品和影视歌赏析共计184项,为促进课程思政与大学英语课程深度融合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在教学中采用发帖讨论、文学评论、案例分析、电影赏析、视频展示、新闻摘要、读书报告等多种形式,把主题相关的课程思政资源融入到“教-学-练-考-评”闭环和“听、说、读、写、译”等各项技能训练;构建了课程思政贯穿“教—学—练—考—评”闭环的育人模式。该成果荣获广东省本科高校课程思政优秀案例二等奖。在这一过程中,蒋教授总是能敏锐地抓住当下改革的重点,谋大局立宏篇,补短板扬长处,有章法有理据地完善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不愧为应用型大学英语改革的先行者!

四、 改革第四奏鸣曲:2021-2022学年 基于STEAM学科的课程思政项目建设
在蒋教授的带领下,本校第四阶段的大学英语改革向纵深化发展。结合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思政理论和项目式教学理论成果,蒋教授将目光投向了STEAM教育理念。STEAM即一种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于一体的综合教育。教育部于2016年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提出“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众创空间’、跨学科学习(STEAM教育)、创客教育等新的教育模式中的应用,着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可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对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有着迫切需求,在国家层面已将STEAM视为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在大力推进。
如何在大学英语课程中融合STEAM跨学科教育,在提高学生语言文化水平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跨学科创新型思维?蒋教授带领团队进行阅读和研究大量文献,从校本实际情况出发,实施了基于STEAM学科的应用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项目理念研究。具体来说以跨学科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培养为目标,改变传统语言教学授课模式和学习方式,以真实社会实践任务为导向,引导学生在团队中学,在做中学,通过“发现问题—调查问题—解决问题—成果展示—互评反思”等5个步骤,提升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英语能力:基于问题和跨学科知识的英语文本阅读输入、视频材料听力输入;基于问题调研的产品用户调研和市场调研英文书面输出;基于问题解决的产品策划英文书面写作;基于成果展示的英文书面报告、课堂英文口语汇报和英语视频拍摄;基于互评反思的课程思政英语书面反思报告。
从理念落实到实践则更为不易。蒋老师率领团队骨干利用一个寒假的时间,开发出三个基于STEAM思政项目的任务设计:水资源、心理健康产品和美丽形象设计,随之进行了为期一个学期的小范围实验,从学生访谈和问卷结果来看,绝大部分同学高度重视并且全身心投入本次活动,超过60%的同学认为该项目提高了英语口语、阅读、写作和听力水平,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信息多媒体技术能力,自学能力;约30%的同学持中立态度,10%的同学不赞同,这说明尽管任务设计有不完善之处,但总体能够促进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质量提高,达到预期育人效果。接下来将总结经验,继续进行设计工作,并在大学英语其余课程中大规模推广。
回望蒋教授来到北理珠suncitygroup太阳官方网站的五年,她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大学英语团队如何找准研究方向、谋求高素质发展的硬核问题,采用项目驱动,立足校本人才培养目标,以智慧教育为理念与框架,以打造省级《大学英语》一流课程为抓手,构建多种现代教育技术融合的教学生态环境、探究优化教学全过程的智慧教学方法、研究智慧评估体系和“教-学-评-管”为一体的教育新范式,造就了一流教学团队,整体高效提升了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和团队成员的综合素养。
很多青年教师不理解,一位已经退休的教授,为什么能爆发出惊人的学习力和执行力,在教学改革的道路上不断创新,充满活力?蒋老师说,她的毕生梦想,是当一位教育家,为祖国的人才培养奉献一己之力。她还说:“事实上,我做这一切的初衷都是为了学生。我认为自己只是尽责心安,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情。教师如果对学生没有热情,绝不能成为好教师。但是教师对于学生的爱是一种带有严格要求的爱。教师施爱宜在严爱与宽爱之间。因此,我的学生经常抱怨说我给的作业太多,团队老师们也认为我对细节的要求太高。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就单方面讲,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教育教学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教师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一以贯之的工作态度,态度决定效果。因此,我对学生和对团队教师的要求都是一样的,我希望培养他们踏实务实、精致精细,执着专一、精益求精、严谨、耐心、坚持、敬业的品质,不达目的、绝不放弃,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我们的工作标准、质量、水平不断上层次,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努力实现办人民群众满意教育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说:打铁必须自身硬。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我本人也还在继续学习,因为一个人,想要优秀,必须离开自己的舒适区,要接受挑战、主动寻找挑战。虽然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需要付出百倍的辛苦,但比起后悔,我更喜欢第二天的酸痛。我的人生座右铭是:教书育人必须育人先育己,育己重育德。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的毕生理想是成为一名实实在在的教书匠,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教师和理工科人才。”
19级数字媒体技术1班崔钰凤曾这样评价蒋教授:“蒋老师对上课的内容准备很认真充分,从不局限在课本,而是会结合热点事实为我们拓展课本以外的知识,让我们更加灵活地运用知识。蒋老师的课程互动性强,锻炼了我们的英语运用能力,在课上总能学到很多知识,受到大家的欢迎。在教学群,老师也经常分享英语文章等,让我们在课余时间也能收获到知识。在作业方面,蒋老师很细致和严格,每次作业都会在课堂上梳理,这样让我们更好地掌握了学习的内容,对于没有达到作业要求的同学,蒋老师都会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并要求我们改到符合要求为止。蒋老师的课程作业量大,上课互动多压力大,不是能够轻松糊弄的课,但蒋老师的认真严谨也感染了我们,让我们也慎重对待每一次作业,从中真正学到了东西。”
蒋教授在追求教育梦想过程中展现出的精雕细琢、臻于完美的工匠精神,是她能够获得学生好评的根本原因,也是她能带领团队不断取得新成绩的制胜法宝。她娇小瘦削的身体里面,蕴含着不可思议的强大力量,引领着团队成员行动起来,积极投入到教学改革和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之中。作为北理珠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总设计师,她带领大外部年轻的教师团队,陆续拿到了过去想都不敢想的省级和国家级教学和科研奖项,突破了众多零记录,彻底改变了大学外语部教师的思想和精神面貌,提升了整体教学质量,并正带着队伍朝着国家级项目和一流课程进军......
(编辑/王诗毅 审核/齐鹿坪)